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聚焦 > 正文

心中有光 无畏风雨

  • 2023-08-03 10:12:27 来源:

面对今年第5号台风,同时也是晋江“史上”最强台风“杜苏芮”,7月26日起,晋江经济报全媒体总动员,派出40多名记者奔赴晋江19个镇街、经济开发区,全媒体出击,全景式呈现一线防抗台风的动人场景。今天,让我们继续倾听这群“追风人”的故事和心声,深入了解他们心中的无畏与亮光。

指挥中心里的无声风雨


(相关资料图)

时政部记者杨静雯

7月27日下午,我接到通知,要做好“追风”的准备。这是我成为记者后,第一次面对台风。我满怀热血,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我手握麦克风、环抱大树,任它风吹雨打仍播报不断……

不过,我终究没能冲锋在一线。“你去应急指挥中心,及时回传最新动态!”接到任务后,7月28日早上6时,我抵达指挥中心和同事完成交班。和外面的狂风暴雨相比,指挥中心就像是“避风港”。有一瞬间,我为没能和同事共担风雨而感到失落。

指挥中心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紧盯着监控画面。我很难想象,他们是通宵达旦地奋战。紧张的气息笼罩着我,我真切地感受到一场硬仗要来了。

“倾尽所有力量!”台风登陆在即,所有人的工作节奏不断加速。9时50分左右,在外巡查的工作人员就近躲避,我的心也紧紧地揪了起来——台风是不是要登陆了?我要第一时间传达消息!

9时55分,台风登陆了!马上回传!

紧接着,根据指挥调度,我在最短时间内编辑好一段文字,与后方同事配合,不仅将台风登陆的消息及时传回,还提醒群众继续执行“三停一休”。没过多久,视频转发量达1000+。

外头狂风骤雨令我生畏,而指挥中心里的无声风雨让我心安。他们在前线看不见身影,却也昼夜在岗、挑灯夜战,为我们筑起了安全的“避风港”。感谢有你们!

走,到抗台风一线去

全媒体编辑中心记者董严军

我来晋江工作已经16年了。沿海地区台风年年都有,但今年这个很特别。

7月28日上午,我很早就到报社等待任务安排。站在18楼往外看,狂风暴雨正在这座城市间肆虐。那一刻,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

“领导,可以出去了吗?”

“现在外面风雨还很大,安全起见,等等再说。”

身为摄影记者,我本能地想要抓拍台风最现场的画面。我焦虑地绕着18楼的窗台走了一遍又一遍,企图找到一个好的视角,拍摄超强台风下的城市景象。

等风雨稍微变小的时候,我终于坐不住了,跟着同事一起驱车上街。在市区主干道上,行人车辆都很少。我也切身感受到“杜苏芮”的破坏性有多强,沿路甚至有整排的树木被风吹倒,有的横在路中间,导致车辆无法通行。不得已,我们的采访车只能多次绕路。

行驶到塘岸街的时候,我突然听到车子下面传来异响,司机觉定下车看一下。我看他个头比较大,蹲下来看底盘可能会比较吃力,随即也拿着雨伞跟着下车。相比司机,我很瘦小。我趴在地上检查车底,在右前轮下的底盘处找到了卡住的树枝,伸手将树枝清理了出来。

我们继续前行,一路上,拍到了市政人员在清理下水井口,加快积水迅速排出;拍到了风雨中,救援队队员拿着电锯切割倒伏的树木……我很庆幸,我们不但一路平安,还顺利记录下了温馨的救援画面。

追风“首发”遇见“走心”安置

街镇部记者王诗伟

7月26日晚,晋江经济报“追风”行动直播方案出炉。作为耐扛风的胖子,我成功进入“首发”名单。

“追风”的经历,以往有不少,但这一次要面对的是“最强台风”,胖子的心里也有些没底。

7月27日上午,作为第一批直播团队,我们一行三人迎着大风来到了龙湖镇海边的村子。刚下车,迎面扑来的是飞扬的尘土。台风逼近,几名工人正在加紧做最后的堤岸加固——顶格应对台风,人人都在跟台风赛跑,而且必须跑在台风前面。

刚到前方,后方的指令也到了:沿海第一线的情况抓紧出视频!

赶鸭子上架,为了及时报道台风来临前的“第一现场”,容不得我纠结了。一部手机、一个摄像,还有一个不停提醒我“不要紧张”的同事,以及毫无直播和出镜经验的我,匆匆开始了此次“追风”行动的首次直播。当然,这也是本人直播连线的“首发”。

“追风”直播,不仅有紧张,也有暖心。当天夜里,为了直播群众避灾的情况,我们来到了永和镇玉溪村小学安置点。

“这里东西很齐全,你们需要什么也可以提出来,大家安心住下来就行了!”一走进安置点,我就看到村干部正在安抚转移避灾的群众。此时,与室外大风如猛兽呼啸的景象相比,这里的人们从容且安心,他们唠嗑闲谈、举杯小酌、看书备考……

每一次风雨肆虐,这座城市都全力应对、竭力守护。作为新闻人,我们也时刻准备着、一直在路上。

三个安置点三场直播连线

全媒体编辑中心记者陈巧玲

7月27日晚7时,我正在家吃晚饭,突然接到任务,要前往池店安置点采访,并进行连线直播。我和同事火急火燎地赶往目地的,因为是首次连线直播,我们一路上都很紧张。

首站是池店唐厝村安置点,这里安置有11名新晋江人。我们与后方同事沟通完后,便启动了直播。事实上,这场直播前后就十来分钟,但结束时,我俩已经一身汗了。

第二站是池店村安置点。这一安置点设在小学里。有了上一场的经验,这回直播,我们也从容了许多。但考验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原本定好的采访对象突然“消失”,我们只能随机应变、就地取材,对着安置点提供的饭菜进行介绍。

这两场直播结束时已是晚上9时许了,一路上车少、人少,整个城市安静得让我有点害怕。

第二天,我开启了第三场直播连线,这次的目的地是位于东石镇的侨声中学安置点。

7月28日清晨7时30分,风雨交加。从家里走到小区门口,才几步路我便全身湿透。一路上,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但因台风很快就要登陆,我们没有回头路。水淹了绕路、树倒了避开、障碍物挪开……一路闯关,与台风赛跑,我们终于在台风登陆前安全抵达了。

三个安置点,三场直播连线,我看到在灾难面前,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台风无情,但在安置点,我却倍感温暖。

人生当苦无妨良人当归即好

街镇部记者林伊婷

连日来,看着台风过后的城市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快速重归美好,我的脑海里再次浮现那句“人生当苦无妨,良人当归即好”。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再苦再累也没有关系,只要我爱的人可以安全回到我身边就好。”简短的12个字,似乎道出了防御台风之下众多逆行与坚守背后的初心。

台风“杜苏芮”来袭,街镇是防御台风的主战场。作为一名街镇记者,我深知自己的责任——用文字、镜头去反映防台风一线最真实的情况,做好宣传、提醒等相关工作。

7月27日,赶在台风到来前,我走访了挂口街镇的村居,希望能更加详细地了解基层村居在台风来临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当天,在灵源灵水社区,我见到了在安置点避险的群众。得知他们居住生活都有保障,我第一时间将消息回传,让信息以视频方式触达群众。同时,我首次尝试直播连线,通过镜头反映一线干群如何合力做好台风防御工作。

台风登陆当天,我的工作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时时关注所挂口街镇防汛群,实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此后,随着结束“三停一休”,我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聚焦一线工作人员的抢险救灾工作情况。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供水供电保障单位、民间救援队伍、村居一线党员干部、志愿者、居民群众……采访中,我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尽己所能付出的人,相信他们的每份努力,都在温暖这座城。

一起拼一定赢

专刊部记者唐淑红

这次的最强台风“杜苏芮”让我记忆深刻。不仅因为它是“最强台风”,更是因为大家身上那股“一家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的精神打动了我。

考虑到这次台风风力不小,我又较为瘦小,领导并没有将“追风”的任务派给我。于是,我便待在家里,对接各大国企,及时了解他们抵御台风的相关信息。

那一天,我守在电脑前,生怕错过任何消息。一边与建投控股集团、产业集团等相关负责人积极对接,询问他们当前状况;一边看着采访群里不断发回的各种台风动态。因为还没搜集到有用信息,我开始心急如焚,直到报题群里突然有人提到了“供水”!

对呀,供水情况是当下市民最关注的话题。我立即打通产业集团权属企业晋江自来水公司负责人的电话。“你好,目前自来水厂的供水情况如何?”“因狂风骤雨对泵房高压配电系统等造成影响,公司已第一时间组织抢修,保障市民的供水安全。”……了解到该信息后,我迅速整理成稿件,让市民第一时间了解晋江供水信息。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座爱拼敢赢的城市里,大家不仅敢闯、敢拼,更有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的决心。见证他们的事迹,用笔记录他们抵御台风的瞬间,是作为新闻媒体人的担当。我很自豪地说:“我做到了!”

标签:

推荐阅读

心中有光 无畏风雨

面对今年第5号台风,同时也是晋江史上最强台风杜苏芮,7月26日起,晋江

晋江金融系统快速响应 积极投入灾后重建工作

晋江新闻网8月3日讯台风杜苏芮过境,给晋江带来财产损失。连日来,为支

【江畔谭】月圆人安

昨晚,今年首次超级月亮亮相天宇。晋江市民或三三两两月下漫步,或奔赴

助力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中建三局在行动

晋江新闻网8月3日讯连日来,晋江市各部门组织开展台风杜苏芮过后的生产

晋江市供销社农资科技下乡助力复产

晋江新闻网8月3日讯日前,晋江市供销社赴内坑镇坑尾村开展农资科技下乡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热线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资讯

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