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聚焦 > 正文

深沪杨良盾:传承非遗“船”递梦想

  • 2022-03-16 18:37:07 来源:晋江新闻网

春暖花开的3月,晋江深沪渔港附近的一座民居里,杨良盾戴着眼镜,正专心致志地削着手中的木板。在他的身边,木板、工具摆得满满的,身后,一艘一米长的古船模型很是醒目。杨良盾正在做的,正是与它一样的古船模型。

从造船木工到船模制作者,60岁的杨良盾与“船”打了45年的“交道”。2011年,他成为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那时起,除了制作船模,他也开始了宣传推广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传承之路。

15岁做学徒师从“古镇船王”

15岁那年,杨良盾到后山船厂当学徒,师从陈芳财学习造船的基本功。陈芳财是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人称“古镇船王”。

杨良盾记得,初到船厂,师傅就让他先练斧头,“木工的功夫精细与否,全看这斧头。”杨良盾说,一斧头下去,削下的木料厚薄、弧度,都是有要求的。“一开始,要么削错地方,要么太薄要么太厚,木料常常被削得细细碎碎的。”那时,为了练斧头功,杨良盾整个手都起了水泡,疼得筷子都拿不稳。但这并不是学造船最难的,“最难的是画图,学会画图意味着可以出师了。”杨良盾说,造船前要先画图,这是个精细的活,每个结构的尺寸都有严格的要求,稍有偏差,后期造船就会出问题。“最少要学习三年半的时间才能出师。出师了就可以参与造船或者修补渔船的工作。”

杨良盾和陈春来研发的福船文创产品。

杨良盾出师后跟着师傅造船,也为镇上的渔民修补船体。他掌握了水密隔舱福船的船体建造、结构、选料和外观涂装等技艺及建造过程中的种种民俗仪式,能够设计绘制常用的渔船船型图纸,建造过无数的福船、木船,如货船、花排、牵缯、灯捕和单拖等各种木船。

2007年,无动力木制福船——“太平公主号”,成功横渡太平洋,让世界为之惊叹。“太平公主号”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艘依靠风帆推进完成跨太平洋航行到达美洲的大陆造中式帆船。而它,正是由陈芳财、杨良盾等人设计建造的。“这艘船,有13个水密隔舱,是完全按泉州湾宋代沉船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制作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制作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舱数有13个的,也有8个的。这一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具有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杨良盾全程参与了“太平公主号”的设计和建造,“单是画图做准备就用了八个月的时间。”为了寻找合适的木料,杨良盾和师傅特意到张家港的木料基地寻找。八个月的准备,一年的建造,当“太平公主号”驶向浩瀚的大海时,杨良盾内心无比激动和骄傲,毕竟随着现代社会造船技术的进步,木船渐渐被铁皮船所替代,手工制作的真正越洋的木船已经没有了。

仿制泉州湾宋代海船模型

“太平公主号”的出海,让杨良盾开心的同时,心里也涌起了对于水密隔舱这项古老的造船工艺传承的担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铁皮船就渐渐替代了木船,虽然铁皮船内部的木结构还是要由木工来建造,但如何才能完整地保留水密隔舱的造船工艺呢?

彼时,闽台缘、深沪文化中心古船馆需要船模做展示,杨良盾和他的师傅,以及同行们一起制作了多艘古船船模。而后,2017年8月,杨良盾和同伴陈著纯牵头设计、建造了一艘仿古木质帆船,长21米、宽5.7米,重达30多吨,作为深沪海丝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安放在烟墩山脚下的水域里。“从生产用工具到展示品,让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以船模的形式展示出来也是很好的一个方式。既可以保留完整的技术,也能让更多人认识这项技术。”发现了做船模的好处后,杨良盾开始沉心于制作船模。

杨良盾在广州活动现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讲述水密隔舱福船的故事。

在杨良盾家中玄关处,放置着一艘古色古香的船模。“这个船模也是仿制泉州湾宋代海船制作的,那艘船龙骨长17米多,船长24米多。要制作这个船模,数据比例要缩小35倍。”杨良盾说,由于缩小比例,复原仿制的难度变大很多,“越小就越难。13个隔舱板,一个也不能少。每个隔舱板按比例缩小下来,厚度不到8毫米,不仅需要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更精心细致的制作。”为了完整保留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每一个环节和零件,杨良盾花了半年的时间,才将这个长98厘米的船模做好,单是画图就画了半个多月。“你看这一边是做完整的,一边做成开放的坡面。这个坡面主要就是展示里面的水密隔舱,让参观者看得到里面是怎么做的。”

杨良盾做的这个船模,被邀请至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古代船模作品巡展”展出,这是近年涉及地区最广、展品种类最多的一次中国古代及传统船模的专项展览。在展出现场,这个仿制泉州湾宋代海船的模型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古老造船技艺让人们惊叹不已。

研发文创作品传承古船技艺

这些年,杨良盾陆续又做了几个福船模型,都被博物馆、民俗馆等收藏走了。这样的模型,一年下来,他只能做2个。无论是造船还是做船模,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事情,但他仍然乐此不疲。“做的人不烦,看的人都烦了。”杨良盾笑说,因为做船模进度缓慢,每天都是在画图削板,一坐就是一整天。但在外人看来,今天模型长这样,再过一个月来看还是这样,来看的人都觉得无趣。”

随着年纪渐长,杨良盾每天做船模的时间越来越短,“做这个活,不仅伤眼睛更伤腰,现在年纪大了不能久坐了。”现在,他每天最多工作六七个小时,其他时间都用于想着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2019年6月8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在广州举办。其间,我国40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齐聚羊城,通过展览、展演、座谈、论坛等系列活动,展现我国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良盾受邀参加了活动,不仅带去了船模展示,还作为主讲人,带去了一堂水密隔舱福船体验课。

现在,杨良盾和陈芳财的儿子陈春来一起开发设计出一款水密隔舱福船的文创产品。“光是讲课,听众是无法体验水密隔舱福船的结构是怎样的。这个产品把水密隔舱福船各个部分变成拼图一样的零件,可以自己动手拼装,在拼装的过程中,就能学习到一些关于水密隔舱福船的知识,还可以收藏留念。”

如今,杨良盾和陈春来一起致力于水密隔舱这项古老的造船技艺的传承,他们举办研学活动,开办水密隔舱福船体验课,希望以水密隔舱福船为载体,通过教学、研学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推广这门传统技艺。

(记者黄海莲采写)

标签:

推荐阅读

深沪杨良盾:传承非遗“船”递梦想

春暖花开的3月,晋江深沪渔港附近的一座民居里,杨良盾戴着眼镜,正专心致志地削着手中的木板。在他的身...

晋江市贸促会开出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

晋江新闻网3月16日讯近日,晋江市贸促会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项下出口日本原产地证...

核酸检测员:与时间赛跑的“侦察兵”

虽然他们不直接面对患者,但却是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就是核酸检测员。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晋江市妇幼保...

晋江法院:抽调9名党员干警 参与一线抗疫

晋江新闻网3月16日讯为充实防疫力量,连日来,晋江法院先后抽调9名党员干警深入池店镇、灵源街道林格社...

晋江经济开发区:核酸检测进企业 生产防疫两不误

晋江新闻网3月16日讯开辟老人、儿童绿色通道,入企上门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昨日,晋江经济开发区多个园(片...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热线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资讯

宏观